商务 & 财经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2024-02-20
-
博德维独创新品 - “全透明气膜体育馆”亮
2021-05-20
-
斯凯奇GOWALK以旧换新活动登陆六城,百店联
2021-05-18
-
地球日|百事公司“与蓝同行”携手零售业巨
2021-04-22
-
致力保护环境 盖璞集团将全面淘汰一次性塑
2021-04-22
创业是少数人的生活,成功更是小概率事件。创业风行的年代,大多数的创业者都陷入到“鸡血”误区。幸而一阵理性的微风吹来——由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与起源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高维创业岛联合撰写的兼具实践与学术高度的创业指南《深坑之上——初创企业的危与机》终于出版了。
本书一经面市场就收获了众多创业者粉丝,更受到了多位业内前辈的推崇。美图秀秀董事长、隆领投资创始人蔡文胜这样评价本书“成功真正的窍门和技巧是无法和外人道的,但是创业者却可以从书中学习到创业路上先行者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并引以为鉴。要记住,每个人的成功方法是不一样的,没办法复制,但错误却常常相似!”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陈伟鸿这样评价“创业是没有彩排的演出,每个选择都可能方生方死;创业是没有终点的长跑,活下来、活得好才是根本;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强大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必不可少。《深坑之上》分析了创业过程中多个场景,给早期创业者展示了血淋淋的案例,是风险警示,更是经验分享!” 冯新,碳9学社创始人如此点评《深坑之上》,“本书以创业者从决定创业,组建创业团队,融资直到退出所面临的挑战为主线,集合了十篇优秀佳作,从创业思路、创业团队、资源整合、融资难题、品牌推广、技术之殇、产品困境、创业心理、创业目标等十大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现象进行点评,打通理论和实践的链桥。” “创业维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的尝试过程。创业者面临产品、市场、竞争、资金、团队等方面的挑战。《深坑之上》甄别了创业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与陷阱,对早期创业者很有帮助,值得一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廖建文评价到。 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互联网独孤九剑》作者赵大伟这样点评“创业之路,‘山高、路远、坑深’,避免入坑基本不现实,创业的本质就是不断证伪,关键在于你得找到背后的商业逻辑。《深坑之上》讲述了大部分创业者所需要掌握的商业逻辑与游戏规则,推荐收藏。” 下面,小编就带你领略一番创业路上的十大深坑。 深坑之一 创业思路 “全世界没有一个创业家是靠空想而成功的,点子一点都不值钱。”确实,正如李开复所言:“就算你的点子很好很有价值,我保证世界上有一大批人有同样的好点子。”最重要什么?没有别的,快速执行,做出来! 这是个实干的年代,没有谁会等你空想,点子谁都能想,没有验证的东西总是美好的。网上流传一个公式:二流的点子+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点子+二流的团队。团队的重要性明显高于点子,最重要的依然是执行!
深坑之二 合伙之难 “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这是《中国合伙人》里王阳说出来的经典台词。如果你此前对这句话不屑一顾,那现在可要再掂量掂量了,“兄弟反目”一度成为创业圈热词排行首位。 2014年5月17日,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是分手,也是升级。对于分手原因,民间有多种猜测,其中一种分析称:分手的原因是双方在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上产生意见分歧;另一种分析称:罗辑思维所属公司独立新媒体与罗振宇存在的“类经纪人模式”的矛盾,才是真正的缘由。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大意是说可共同学习,不一定可以共同追求(理想);可以共同追求,不一定可与之共同坚守(原则);可以共同坚守,不一定可与之权衡利益得失。在兄弟合伙这件事上,共学、适道、与立、与权,皆是学问!
深坑之三 资源整合 “创业是人生资源的总爆发。”曾几何时,这句忠告成为创业者口里的“圣经”,也告诫着很多蠢蠢欲动的创业者,没有资源就别创业。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拥有却不占有”成为资源整合的利器,一大批轻资产的公司依托“多赢”的游戏规则,借势资源整合创造了“独角兽”的神话。 全球知名的出行类创业企业Uber没有一辆自营车,估值上冲500亿美元,仅中国市场日订单量就接近100万份;Airbnb没有一张独立运营的床,却运营着全球最多的酒店客房,位列全球第三大创业公司。在这个时代,企业链接外部资源的能力远超过自身拥有多少资源。虚拟研发、虚拟营销、虚拟运输以及虚拟分配(指股权、期权制)激发了外部资源的活力,脑体分离的运营模式更是提升了资源的产出效率。
深坑之四 融资难题 融资过多,可能会稀释太多股份,错失后面机会;融资太少,可能还没有走多远,又得停下加油。机会成本总是无法避免。Y.Combinator的Paul Graham对创业者不断强调:“不要一味追求估值,而是看你更愿意和哪个投资人合作,以及他们可以怎样帮到你,融资动作要快,不要被细节困住,迅速回归产品”。 著名的例子是马云,他的股权比例太低,就必须想一个合伙制的方法把自己捆住,因为不安全,又没法到中国香港地区上市。因此,创业者从第一轮融资开始,就需要严格注意出让的股权比例,最好能够对后几轮需要出让的股权进行预估,做到心里有数。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实现“未战而庙算胜者”。
深坑之五 品牌公关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创业严重同质化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陌生社交有陌陌、脉脉、探探多家争鸣,蜜芽宝贝、贝贝网、宝宝树抢滩母婴市场,阿姨帮、e家洁、云家政连名字都难分伯仲,它们彼此的商业模式和运营能力差距不大,谁能拔得头筹,往往最终取决于品牌影响力。 A轮融资经常被投资界认为是商业模式定型的分水岭。到了A轮,就进入模式相对定型,进入快速市场复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关就需要开始发挥重大作用。产品知名度往往和市场接受度成正比,用户反馈又会进一步推高产品知名度,公关就是这个正向循环中的催化剂。在拉开公关大戏之前,企业创始人和公关负责人需要先自问几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的差异性是什么?我们在精神气质上的定位如何?最简单的办法是邀请几位公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公司核心合伙人,连同投资人一起深度讨论。对谁发声?怎么发声?在什么时点发声?说哪些话?可以把这些问题和答案列成一个表格,作为信息的初步梳理。
深坑之六 技术之殇 创业不是单纯地做代码,而是基于现实的市场需求,创造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产品,从而构建一个商业系统,而这一切的根本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寻找到商业机会的创业起点,这些都要求技术型CEO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创业项目。作为CEO,要努力跳出自我世界,凡事从公司战略的高度思考。 看过电影《社交网络》就知道,扎克伯格轻易搞瘫了整个哈佛网络,但他不止是个技术牛人,他的商业感觉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同样敏锐。在设计第一个长相匹配的网站时,他可以自由整合爱德华的算法,不痴迷于自有技术;在设计Facebook时,知道利用其他学校都想和哈佛名校学生交友的心理,懂得如何通过熟人关系网络邮件开展营销,最终通过添加用户是否单身这个简单标示,使得Facebook大获成功。
深坑之七 产品困境 现在满世界的马云语录,也不知多少是其真言。很多事情都是结果已定,再用故事美化其过程。让我们丢掉那些所谓的真理,来正视“如何做好产品?”这个问题吧。 很多人都以为产品经理是天马行空,富有创造力的文艺青年。事实上也可以算是如此,因为大多数初级产品经理都是自我的。从初级产品经理到成熟产品经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平衡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抛开自我,走向本我的过程,产品做成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做成产品的目的与初衷。
深坑之八 角色转型 精英辞职创业,就本身而言,是创业浪潮汹涌的指数体现;而对于成熟公司,则有难言的伤痛。据说现如今,大公司中高层一批一批辞职,几乎成为现象级的“灾难”。 职业经理人创业常见自我认知偏差包括:能力判断偏差。职业经理人往往并不具备一个平台整体经营者的能力,对于全局的理解也有失偏颇,“野蛮”创业要求创业者必须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另外,心态转变也很困难。从“高大上”到“穷矮挫”,从挥手“千金散尽”到出手“锱铢必较”,从“豪华办公室”到“陋室窄屋”,做惯了职业经理人,再变成普通人还真是不那么容易。
深坑之九 时代困惑 有句话说:“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在转型的路上所有的传统企业主都有着各种困惑和徘徊,也正在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在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批量涌入之时,很多先知先觉的传统企业开始积极“触网”,认为只要用好互联网工具,就能成功转型。 但是大量事实说明,互联网转型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制拆迁至异地重建的过程,有存量的组织和个人会有沉重的负担,转身转型都不易。原有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如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权力逐渐在稀释、衰退甚至终结。 而这一切,对于习惯了只以成本收益为标尺的工业时代企业家而言,完全是全新的课题。
深坑之十 创业目标 在资本助推下,衡量创业成功与否已经有了一些主流的标准,那些明星创业者们的轨迹无非是:商业计划书→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B轮融资……IPO。IPO,几乎是所有创业者的理想标配。 彼得·蒂尔(Peter Thiel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曾提过“IPO对企业来说很重要,但如果大家认为每一个创业公司都要IPO的话,那就危险了。我们要考虑到这个公司是否真的需要IPO。这也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的原因”。 不能充分评估整个比赛难度的创业者,很可能跑不到IPO这个心目中的终点。创业者必须明白,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可能成为创业者的终点。根据二八定律,80%的创业者均会出局,最后能真正上市的一年多半不超过十个。至于其他的大量创业项目,命好的会被BAT们收购,或者与其他创业公司合并,命差点的会悄无声息、两手空空的离开,成为某天某地饭桌上的谈资,而这才可能是真正的终点。 |
2024-02-20
2021-05-20
2021-05-18
2021-04-22
2021-04-22
© 2012-2019 深圳尚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Powered by Ceoim !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