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综合 查看内容

宝安社康,国家基层卫生改革的旗帜

2019-12-31 10:24| 发布者: CEO在线| 查看: 633| 评论: 0|来自: 搜狐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14亿中国人民的基础健康保障得以普及,这不仅是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得益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在中国社康的发展史上,深圳市宝安区起步早、走得快、发展好,成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14亿中国人民的基础健康保障得以普及,这不仅是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得益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在中国社康的发展史上,深圳市宝安区起步早、走得快、发展好,成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在社康管理体制改革上不断革新,首创“院办院管”社康中心发展模式,开创共建共享的健康共同体,创造了众多“宝安经验”。

  “一社区一社康”宝安模式炼成记

  上世纪60年代,英国在卫生领域率先提出发展General Practitioner,(简称为GP,通科医生的意思),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全科医学。

  当年,由于英国医疗学科越分越细,政府随之投入越来越大,国家实行免费的全面医疗保障体系,财政不堪压力,反而没有取得更好的社会收益。于是,提出全科医学发展理念,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全科负责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不仅仅是看病,加入了预防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少得病,少得重病。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建立之后,国民健康有所提高,减缓了政府财政压力,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

  同样,在毛主席时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建设基层卫生站,即强基层,花钱少,效果好,人民基础健康保障得到初步普及。这就是中国最早社康服务理念的雏形,历史证明,普惠最广泛的群众健康,发展全科医学是正确的方向。

  1985年,深圳市宝安县卫生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成立社区服务站,即现在的社康服务中心的雏形。

  1991年,国家卫生部门开始重新评估“全科医学”这一理念的社会价值。1995年,中国医学培训中心在北京举办第二期全科医学培训班。彼时,深圳市宝安区派出了5名骨干管理人员,作为这一届的黄埔学员,开始学习全科医学的理念。

  他们理解的全科医学是指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是从一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全科医生就是患者的健康经理人,为患者健康负责,能正确解决90%的健康问题,剩下的10%由专科医生负责,专科医生负责精准医疗。

  1996年,该批人员学成归来后,全程参与了宝安社康启动与发展,见证了中国社康宝安模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90年代初期,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工业发展较快,外来劳务工急剧增多,宝安区人口不断扩大,医疗服务的‘病根’在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不均衡,“看病难”成为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宝安区率先探索镇级综合医院开展“医院-社康分级诊疗”工作。

  1996年,宝安区诞生了全省第一家社康中心,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次年,宝安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推广社康模式,政府大力支援,出资600万元,以每间社康中心5万元的补助,鼓励全区开启全面建设。鏖战数载,最后到2001年基本建成开放145个社康中心(指现宝安辖区范围),基本做到村村普及。

  据了解,当年宝安社康中心建设攻坚战异常艰辛。首先,新建社康中心自负盈亏,资金问题一度在政府出资、村级支援、医院垫付、租赁办公等方式下解决。第二,人才队伍难以协调,医院本来就人力紧张,医生也不愿下基层工作。

  始简今巨。社康中心建设力度之大,源于“强基层”这一中国医改的固本之基。2009年,宝安区试点对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采用“院办院管”模式,并迅速在全市推开。医院对社康中心实施连锁式运营管理,促进大医院与社康中心合理分工,形成紧密型“医联体”,保障患者不管在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都能获得诊疗方案一致、用药目录一致、质量保障机制一致的基本诊疗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宝安自1996年首家社康中心开业,到2001年全区基本普及,基本没有出现医疗事故,社康医疗安全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管理制度的规范。2001年,宝安区卫生局提出并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上转标准》,标准非常详尽的规定了主要症状的转诊指标,比如近期发生的B型流脑事件证明体温不能成为唯一标准将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之后,政府对社康中心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政策措施更加完善,网络建设形成体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筹资机制日益健全,运行机制日臻成熟,宝安区社康中心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和内涵管理。

  目前,宝安区已建成200+家社康机构,基本做到“一社区一社康”,实现家门口“15分钟医疗圈”。同时,社康诊疗量占举办医院总诊疗量的52%,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人数达到70万,全科门诊次均诊疗费用仅60元,远低于全市医院门诊次均费用(230元),老百姓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举目可见的惠民成果。

  “普通的感冒发烧患者没有必要一定去医院去看病,社康中心已成为百姓看病的首选。这里人均诊疗费用60元左右,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病人到社康看病,大大缓解了病人到大医院排队拥挤的问题。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宝安区卫生健康局相关人员透露。

  宝安社康——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如今,宝安区社康中心正在真正发挥着居民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功能,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真正发挥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二十多年的积淀成长,宝安社康服务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

  新时代,新气象,乘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东风,作为中国社康中心的窗口和样板,深圳市宝安区社康中心正在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让分级诊疗成为现实。

  第一,广泛布局。《宝安区医院建设规划(2017—2025)》明确指出,到2025年末,全区一、二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数将达到295家,实现人口、社区和服务的全覆盖。

  第二,待遇从优,通过 “补贴+激励”吸引人才。宝安区将社康机构的门诊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59.9元/人次,社康医务人员的薪酬,基本实现不低于举办医院同类同级人员的水平,在社康工作、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可以“超岗”聘任,对到社康机构工作的规培毕业生最高给予35万元生活补助。

  第三,政策倾斜,医院专家号优先“放给”社康病人。医院将专科号源优先给社康和家庭医生使用,对社康上转的病人优先诊疗。2018年,社康和医院之间的分级诊疗有了新突破,基层总诊疗人次占比52%左右。

  第四,互联网+智慧社康。2018年,在全市率先启用网络版社康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实名制建档,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实现了社康机构与举办医院之间双向转诊的信息化,社康系统与各公共卫生系统各自独立、互不联通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第五,试点“全人照顾”服务新模式。2018年3月起,宝安区16家社康中心试行“全人照顾”服务模式,以健康管理为目的,在就诊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必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过近1年的试点,社康中心对患者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比例平均为85%,最高达93%,全科医生的执业认同感、自豪感也有所上升。

  中国医改有千万条路,方向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站在更长远的历史视野上回望,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正在不断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正在走进现实。

  20多年致力发展,20多年初心不忘。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始终坚持“好、便、廉”的宗旨,不断开拓进取,改革探索合适的分级诊疗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下一步,宝安区将在建设 “宝安健康共同体”的指引下,继续发挥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引领作用,积极开创社康服务新局面,不断完善基层卫生健康网,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分享至:
| 收藏

公司 & 人物

ADAYO华阳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ADAYO华阳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
  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ADAYO华阳携
重磅!小浣熊被评为“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
重磅!小浣熊被评为“福建省抗
  近日,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下发《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对
热烈庆祝 | 青李人力青岛分公司隆重开业
热烈庆祝 | 青李人力青岛分公
  2021年3月6日,文艺复兴集团旗下——青李人力青岛子公司隆重开业。青李人力总部位
全程管家更省心!业之峰“2021全年第一签”来了
全程管家更省心!业之峰“2021
  装修工程环节多、工期长,让人疲于奔命,一不小心还容易掉入各种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