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专题 人物 查看内容

李东生:惟精惟一,让实业成为中国的脊梁

2015-12-11 11:59| 发布者: 企业小编| 查看: 49395| 评论: 0

摘要: 今天中国的商业报道,如果看不到BAT或者ATM的相关动态,多半时候令人诧异。而在上世纪90年代,商业报道的热点则是风扇、冰箱、空调等商战。90年代中期,彩电大战爆发,长虹倪润峰、康佳陈伟荣、TCL李东生、创维黄宏 ...

7


今天中国的商业报道,如果看不到BAT或者ATM的相关动态,多半时候令人诧异。而在上世纪90年代,商业报道的热点则是风扇、冰箱、空调等商战。


90年代中期,彩电大战爆发,长虹倪润峰、康佳陈伟荣、TCL李东生、创维黄宏生是四个主角。今天回头看,倪润峰早已退休,陈伟荣早已辞别,黄宏生早已退到幕后,只有李东生还在一线战场,践行他的实业之梦。20多年前,他的下属曾说,李东生春节和他们在家中聚餐,说大家辛苦一年了,今天谁都不许谈工作,放松放松。三分钟后,他就先破了戒。从1982年大学毕业、自己联系到惠州TTK电器有限公司工作,李东生在工业领域已经奋斗了34年,这种“工作即生活”的状态也延续了34年,无休无止。


在1998年6月号《南风窗》上,我曾发表过《“诚商”李东生》一文,文中引用李东生的话,“我们平常喜欢说要走向国际市场,如今‘外国兵团’已经冲到我们院里来了,国际市场就在我们家门口,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再说,不战行吗?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工业就这么败下阵来。TCL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


2006年TCL的国际化遇到挫折时,李东生写了《鹰的重生》系列,带领TCL开始了一场痛苦的变革。在那样的困难面前,他依然把TCL的愿景界定为“成为受人尊敬和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后来,华星光电的成功给了李东生和TCL新的底气,做全球领先企业,这个初心没有变,而且愈燃愈烈。


6


洞察白电、黑电产业链


从整个中国工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在中国做白色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相对容易,利润也明显高于黑电。究其原因,李东生认为,过去二三十年,白电的核心技术相对稳定,没有质的变化,拼的是市场能力和成本效率,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成功的白电企业都规模较大、市场份额高。比如格力在空调市场,美的在小家电市场,海尔在冰箱市场。以此为基础,它们又进行了全球拓展,企业是良性循环的状态。在白电领域,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整个产业链能力,“中国制造”和海外企业比并没有劣势,也没有明显短板,同时它们依托全球成长最快的中国市场,再辐射周边市场,优势明显。


而黑电的不同则在于它的产业链比白电长。以三星为例,它不仅是最大的彩电厂商和手机厂商,同时也是最大的平板和芯片厂商。中国目前的芯片能力还不行,所以在产业链上比较吃亏。另外,黑电的技术转型非常快。十年前,彩电从CRT转向平板,仅用了短短五年左右的时间,就在欧美以及中国市场基本完成了转换。除此之外,新的产业链形成也需要重新投资,韩国企业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成功,正是因为布局比较早,从早期的20年做液晶面板转作现在的彩电,经验丰富。日本彩电在液晶面板方面上判断失误,没有布局投资,则不断衰落。


在整个产业转型中,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构造相对落后,失去了最佳的追赶时机。过去,液晶电视赚钱,液晶面板更赚钱,现在,液晶面板的利润和以前无法比较,中国芯片也没有走到前端。


李东生认为,新产业链的打造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资本,不只要有技术,还要有资本,这两方面的缺乏,让中国黑电的竞争力与白电拉开了差距。


5


中国为何“缺芯少屏”


有人说,中国“缺芯少屏”的被动局面是因为芯和屏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中国电子工业刚起步,还在模仿和积累阶段,投不起这个钱,国家也没有特别重视。另一种说法则是,中国彩电企业当年赚了很多钱,但去搞多元化了,没有把精力放在研发上。


对这个问题,李东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在产品研发上确实相对落后,但对电视这个产品来说,其本身就是标准化产业,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是足够的。到今天为止,在产品上,中国并没有落后,在智能互联网应用方面,某些方面甚至超越国外。但在一些核心基础部件上则存在着差异。早期,中国制造在工艺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比如十年前在电视机外观上,中国电视比较粗糙,而日本电视则比较精细,在测试指标上也有差异。但今天再看,中日已经没有什么差异,中国的资源能力完全可以支持。


当初中国彩电赚钱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投资基础技术?这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战略不够清晰。当时中国企业的体制特征限制了领导者的格局,任期制的方式很难赋予领导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二则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李东生以自己为例介绍说,作为董事长,他深知自己必须要有超前眼光,要为未来而投资,但是他并没有钱。1996年,他没有做面板,2003年依然没有做,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真的不敢做,这种大手笔的投资是他所无法承受的。直到完成了跨国并购,形成了产业规模,挺过了2007年最艰难的时刻开始盈利后,李东生才开始敢要做面板。


事实上,做芯片也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去年,国家成立了138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如果五年前中国就能够下这个决心,可能用580亿就可以建成,现在的芯片发展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4


华星光电,行业的一面旗帜


李东生坦言,当初TCL做面板、投资华星光电项目时是有风险的,但从公司发展战略来看这是必须做的事。2009年底,日系彩电企业已经在走下坡路,韩国品牌快速上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企业拥有面板能力。另外,液晶显示技术刚刚开始发展,李东生相信,未来它能够持续发展,面板会成为包括彩电在内的显示产品的核心器械。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想在全球彩电产业或者显示产业中取得领先则会非常困难。TCL把彩电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上。


但是,在这之前还要解决两大问题——资本问题和技术问题。在资本层面,通过集团上市增发筹资一部分、深圳市政府出资一部分(TCL承诺在五年后回购)得以解决。在技术层面,当时恰逢台湾地区一个行业重组,两个企业合并,剩余了一批员工,TCL很轻松地就招纳到了200名行业精英。在韩国和日本,TCL也吸纳了一些技术骨干,加上此前TCL为模组厂组建的团队,TCL完成了早期的技术人才的积累。


“技术能解决,资本能解决,战略上想清楚了,就下决心干了。”李东生说。当然,风险还是有的,因为这个团队当时是没有经过考验的,用李东生的话来说,就像“八国联军”一样,工作语言是英文,中间还要有很多韩语翻译,但最终团队还是组织起来了。


现在,华星光电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面旗帜。其T1工厂2012年投产,2013年开始到今年,连续九个季度的效率和效益指标在全球行业保持领先,折旧息税前利润一直是全球最高。另外,其单线产能从早期的10万张到现在的15万张,也是目前世界最高的。


3


坦然面对乐视、小米们


2014年,李东生提出了“双+”转型战略,即“智能+互联网”和“产品+服务”,今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国际化发展,成为“双轮驱动”战略。李东生说,“双+”转型战略虽然去年初提出来,但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尝试。2009年,TCL建立了欢网,开始开发互联网电视。欢网是TCL和长虹、宽带资本一起投资的,也是TCL智能电视服务的第一个项目。三年前,TCL又投资了“全球播”,最初的产品是想把中国华语的电视节目通过网络在全世界传播。2013年,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加入电视领域,最典型的是乐视,其次是小米,在这种情况下,李东生觉得传统电视机企业如果不能完成互联网以及智能等领域的转型,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败下阵来。


按照TCL的规划,把智能化和互联网应用的技术嵌入到产品中,同时强化对支持智能电视的应用服务平台的开发,通过这个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智能互联网的应用服务。TCL先后和爱奇艺、华数、湖南卫视、央视进行开放合作。李东生说,以往,TCL的产品卖出去就算结束,以后,TCL产品卖出去才是另一个服务业务的开始。


乐视、小米这类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对TCL冲击很大,李东生坦言。TCL今年产品力的提升很好,销售高端产品的频率也在上升,今年整体的销售和去年比也略有增长,但和预定的目标还是有差距,其中主要的原因,正是乐视这类新的企业资本进来分享这个市场。TCL在互联网领域的转型和布局成果,将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显现。


2


挺起中国经济脊梁


谈及未来三至五年TCL在品牌、产业、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李东生谈到了集团正在进行的“TCL的转型突破——3053战略”规划。李东生坚信,三年后全球产业的格局将会有很多不同,整个产业正在发生变化,竞争在加剧,优胜劣汰会加快。


TCL的目标一直都很清晰,就是要成为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今年9月,李东生在TCL的企业形象广告中表示,坚守实业,才能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除了实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外,更是对当下大环境的有感而发。他表示,这两年服务业发展得很快,在最近公布的中国的GDP,服务业增长甚至超过了工业。有舆论说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李东生却认为,实业才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在这个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科技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美国水平,如果中国不强化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好高骛远,则很难发展。


另一方面,实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实业创造价值,创造大众的收入来源,才谈得上需要服务,才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这也符合今天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一路过来,有高歌猛进的跨越,也有艰苦卓绝的抗争,现在的李东生,处在“知天命”和“耳顺”之间。所谓“知天命”,是李东生对自己在整个中国实业发展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和TCL所能扮演的角色,看法更加成熟客观;所谓“耳顺”,则是可以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特别是一些批评的、比较刺耳的东西,也能很平和地对待,用平常心看功利荣辱。但李东生自己强调,有一点没有变,就是他的斗志和激情没有变!


工业界出身的人就要“惟精惟一”


李东生说,有一种精神他要坚持,就是曾国藩说的扎硬寨、打死仗。中国企业在技术上总体还是跟随者,但是已经可以快速地进行局部的创新,虽然要成为技术领先者还比较困难,但他始终认为,要快速跟随,局部创新,和对手比的就是坚韧。


“惟精惟一”,是李东生高度认可的一种精神。“惟精”就是要极致、精益求精,这种精神是不能放弃的。“惟一”就是要坚持。他说,做事就该是这样,把事情做好,把东西做到极致。“TCL现在手上有200多亿现金,为什么非要在实业里面砸?因为必须要集中资源才能在所在的领域做出成绩。”李东生说。


做工业如此,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作为实业的坚守者,李东生期待国家能够强调“实业是经济的脊梁”这样的观念。他说,在大部分的工业领域,中国依然还是追赶者。高端的地方比如军事工业,中国的国防装备还是比不上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的核心基础工业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果在“十三五”后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投放更多的资源,营造更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提升将非常有意义。实业强大,中国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才坚实。


对于国家为推进中国经济全球化而开展的“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李东生表示,推进“一带一路”的核心还是实业要强。在一些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高铁,比如核能,这是努力很多年后获得的能力。只有中国实业强大起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


挺起中国经济脊梁绝非一朝一夕。这让我想到了法国文学家加缪笔下的永远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没有谁要罚他推石上山,是他自己的选择。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李东生还在推他的石头,推动TCL向世界领先企业迈进。世上没有不变的成功,只有不断的成功。市场没有不变的格局,只有不定的风险。


1


他注定要继续走向那个更有前景、更加博大、但也注定更加艰苦的世界。挑战是无边的,风险是随时的,这也注定他将努力无极限,创新无极限,超越无极限。

分享至:
| 收藏

公司 & 人物

ADAYO华阳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ADAYO华阳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
  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ADAYO华阳携
重磅!小浣熊被评为“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
重磅!小浣熊被评为“福建省抗
  近日,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下发《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对
热烈庆祝 | 青李人力青岛分公司隆重开业
热烈庆祝 | 青李人力青岛分公
  2021年3月6日,文艺复兴集团旗下——青李人力青岛子公司隆重开业。青李人力总部位
全程管家更省心!业之峰“2021全年第一签”来了
全程管家更省心!业之峰“2021
  装修工程环节多、工期长,让人疲于奔命,一不小心还容易掉入各种消费“陷阱”。